曾经看到有这样的报道,说有位家长抱着个戴着尿不湿的孩子来培训班听英语课,目的是想让孩子从小适应学习环境,但是最终没有成功,孩子太小了,脱离了家长的怀抱就会哭闹。这则报道是不是很让人啼笑皆非,甚至有些滑稽呢? 每到周末,大大小小的课外培训机构门庭若市,学英语的、学舞蹈的、学朗诵的、学钢琴的、学美术的、学棋艺的,等等。忙碌了五天的家长们放弃休息,早早地把同样忙了五天的孩子残忍地从温暖的被窝中拉起来,赶集似的来上课,下课后,再去学另一种特长。就不能放慢节奏心平静气地和孩子一起过个周末吗?家长的目的何在呢? “人家同学都学呢,咱不能不学。”哦,这是盲目攀比和从众的心理。 “学个特长,升学多条路。”哦,这是功利地为了升学。 “闲着时间也浪费了,不如学点东西。”哦,这是认为休息等于浪费时间的理论。 “我小时候就没学什么,一辈子遗憾,得让孩子学。”哦,这是家长自我理想的再现。 有没有家长是在冷静地分析了自己孩子的爱好特长秉性特点身体条件之后,再带孩子来学习的?学的内容是孩子自己喜欢的还是你自己喜欢的?据我所知,不少家庭虽然没有上面讲的这样过分,但是,逼迫孩子练琴的家庭不在少数,练琴时妈妈喊孩子哭爸爸叫的家庭也不在少数。 逼着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发展,会适得其反,孩子没有成才,反而逆反心理产生了。培养孩子成才的前提是兴趣,有兴趣才有可能在某一方面成才,不能逼迫孩子成才。 童年,这是人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是打基础的时段,这个基础,绝不仅仅是背单词、背古诗、学技能,更重要的是开发和启迪,是熏陶,是多给孩子快乐的刺激,是亲近大自然,是玩儿。戴尿不湿的阶段,更是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