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浩六甲村大学生村官蔡秋丽关爱留守儿童记事
毕业于苏州大学的蔡秋丽,三年前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刘浩镇,当上了六甲村党支部副书记还被聘为村关工委委员,如今,村里的留守儿童都亲切地叫她知心姐姐。
一次调查摸底带来39份牵挂
2009年8月,蔡秋丽走马上任当上村官。在苏州大学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的她,把关心下一代工作放在首位,她首先对全村的妇女少年儿童进行一次摸底调查。等完成情况摸底后,蔡秋丽却没有长松一口气,反而看着台账上的情况记录愁眉不展。根据摸底反馈的情况来看,六甲村留守儿童数量有39人,大多数孩子随年迈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一同生活,平时与父母沟通交流较少,和父母存在“情感荒漠地带”,许多孩子还存有一定程度的厌学心理,相当一部分孩子离群索居,有的经常在网吧消磨时光,也有部分孩子呈现出暴力倾向,习惯通过打骂而不是沟通方式解决日常冲突……
“留守儿童问题处理不当,最终将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作为一个志愿深入农村一线工作的大学生村官,我有义务也有责任帮他们一把。”怀揣简单而朴素的信念,蔡秋丽再次走访了全村留守儿童家庭,为每一个留守儿童建立了成长信息档案,把这39名留守儿童时刻记在心坎上。
一条热线架起沟通心灵间的桥梁
为了把畄守儿童的关爱工作做到家,她专门召开了畄守儿童及家长联席会议,表示从今后她就是大家的好朋友,你们不管遇到什么困难要帮助,尽管给我打电话,当场公佈了她的热线电话,并保证24小时畅通。
自从公布了知心姐姐热线号码后,蔡秋丽经常会接到陌生电话,起初,有些孩子因为紧张,电话那头沈默半响而不出声,她马上安慰: “不要害怕,我是知心姐姐,我会为我们的谈话保密的,有事情的话和我说说好么?”蔡秋丽就这样循循善诱,取得了广大畄守儿童的信任。孩子们遇到作业上的难题会给她打电话,与爷爷奶奶闹矛盾会给她打电话,甚至爸爸妈妈要生二胎(政策内)生怕失去爱也会给她打电话……今年除夕夜近8点,正在通州的丈夫家准备看《春晚》节目的蔡秋丽,忽然电话铃声响起,电话那头传来一个孩子的阵阵抽泣声。原来,这是24组的一个留守儿童,她的父母原和她约好回家一起过年,可是为了春节能赚取三倍工资,她的父母毅然决定春节留在天津打工“赚大钱”,等年过完了再回家看父母和女儿。小女孩倍感委屈,在电话里边哭边诉说父母的不是,说出了很多过激之词“父母亲都不爱我了,我是世界上最可悲的孩子……”由于当时她不在六甲,蔡秋丽只能在电话里好心安抚,思想工作一直做到深夜2点才使小女孩的情绪平静了下来。第二天一大早,在清脆的爆竹声里,蔡秋丽急急忙忙从通州赶了百余里路回六甲,带着一些学习用品和年货来到小女孩家中,陪她一起看电视,一起讲故事,一起猜谜语,一起与她的爸爸妈妈通电话,她的父母告诉她他们在外时刻想着她,并答应过完春节就回家看她,终于让小女孩的脸上挂起了笑容……小女孩的爷爷奶奶連連作輯相谢:“真全亐了你啊!”
从知心姐姐热线开通以来,蔡秋丽已通过该热线成功消解了近20名留守儿童的“心理疙瘩”,让他们重新走到洒满阳光的康庄大道上。
一片天地让留守儿童有了温馨家园
周末和假期参加培训班和兴趣小组,对于很多孩子来讲有些厌烦,但对留守儿童而言却是一种奢望。2010年3月,在党支部的支持下,在她的具体策划下,六甲村妇女儿童之家和儿童快乐家园正式挂牌成立,这里既可以是亲子游戏场所,也可以是学习园地。蔡秋丽买来墙纸、贴画、榻榻米等,认认真真地把活动室装扮一新。从此,蔡秋丽便经常把留守儿童请到这里“上课”。在文化课上,按照留守儿童的年级差别,蔡秋丽通常逐一辅导,经常是不厭其烦地讲遍了整个小学阶段的所有主修课程。她还组办起英语沙龙,数学一加一、语文派对活动,鼓励留守儿童结成学习帮扶对子,相互帮助,共同提高。同时,蔡秋丽利用村里的农村书屋、图书角,开辟出一间图书阅览室,组织留守儿童翻阅图书,丰富知识。在保障文化课不落下的情况下,蔡秋丽专门为留守儿童量身定做了法律常识、安全知识讲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她的努力下,留守儿童的成绩普遍得到了提升,法制观念、安全意识也在潜移默化间不断强化……其中有5名畄守儿童还被学校评为优秀生呢!
去年教师节,蔡秋丽收到了一份意外惊喜,那是几好几个留守儿童联合签名的写给她的一张贺卡:“祝知心姐姐节日快乐!”短短一句话,饱含了留守儿童对蔡秋丽浓浓的感激之情。
一条建议找回了父母亲情
有许多留守儿童的父母亲外出打出于无奈,因种种原因在家无法维持基本的生活,总以为外面的世界真精彩,所以隨大流也外出打工,因工资微薄,所以还是困难重重。对于家境窘迫的留守儿童,蔡秋丽从来不失慷慨,每到逢年过节之际,她不仅带头捐款、捐物,还组织村里人齐心协力在经济上帮助他们。15组的小张(化名)自小家庭贫寒,父母都是半失能人员,几年前就到上海靠打零工挣些微薄的收入,每月所得基本月光,属“月光族”,根本无余钱寄回家,小张的生活费都是由好心人资助。针对这一情况,蔡秋丽及时向村支部书记张少君反映,并建议让小张的父母回家承包大葱种植。经过村委会的牵头努力,小张父母通过村经济合作社与大葱批发商签订了购销合同,现在年收入达3万多元,终于唱起了“脱贫致富经”,同时,也让小张回到了父母的怀抱,她的父母说得好:“现在我的女儿不做畄守儿童了,因为我们成了畄守爸妈了”。
“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予渔”蔡秋丽说,“捐款捐物只能解一时的困难,消除贫困的根本出路在于培养其能创造财富的能力。”
这位大学生村官深有感触地说,困难再多,我都不怕,我也是从一个并不懂事的学生走过来的,只要设身处地为这些孩子着想,凴你的良知,就能从容面对。
努力为畄守儿童撑起一片晴空,这是她的愿望。
(顾定斐 江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