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关工战线上的“老黄牛”
——吴兴宝关心下一代先进事迹
海安高新区 吉和庆
在海安高新区有位慈眉善目见人满面堆笑的好人:吴兴宝。说起吴老,了解的人都不由得赞叹,称他是个工作狂,是一头奋蹄不息的老黄牛。吴老在教坛挥汗耕耘41年,2012年退休后一直担任高新区退教协理事,兼秘书长、街道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社区老干部党支部书记等工作。满身的衔头,比在职还更加忙碌不停。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受党培养多年,要用我的余热点亮每一个人的理想明灯,奉献给美好的和谐社会。”他以牛的劲头播撒爱的种子,赢得了城乡“老师爷爷”、“宣讲达人”、“草根记者”的美称。
老师爷爷
百名儿童守护神
他为留守儿童建立学习之家。2012年5月,吴兴宝从教师岗位上退休后,目睹学校四点半放学以后,很多留守家庭的孩子无人照管,存在学习障碍和心理障碍。出于对留守儿童的关爱,老吴与同样充满爱心的老伴一合计,把年租金收入近万元的出租房收回来,改建成图书室和阅读室。又自费投入几万元新建2间平房作为学习室、活动室、乒乓球室,一室多用,办起了留守儿童快乐驿站,开办了4:30学校。
老吴每天早早打扫卫生、整理书籍。“孩子们一会就来了”,老人似乎在等待快回家的孙子孙女。
下午四点,“爷爷好”,低年级的孩子们陆陆续续来了,驿站里顿时热闹起来。“在登记本上端正地写下自己的名字以及到达时间和离开时间等,填好后打开书本开始写作业。坐直点写,保护好眼睛”吴老提醒着孩子。
吴兴宝主动担任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对他们分外体贴。冬天上课,端来取暖器,夏天上课,打开大空调,熬上绿豆汤,使更多孩子在凉爽的环境中度过每一天。他对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了如指掌,谁的家长因事外出不在家,他就留谁吃饭,风雨天他还护送学生回家,照顾得无微不至;他家中正常备有常用药,防止一些学生头痛、发热等疾病发生;每年年底,他还要花上千元买书包、文具,送给最困难的孩子,奖励有进步的孩子。碰到留守儿童生日,便买来生日蛋糕送上一份美好祝福。好些家长前来付费、送礼品,他都一一谢绝。他说:“每当看到孩子们的笑脸,喊我一声吴爷爷,我就心满意足了。
他为外来务工子女营造温馨港湾。小冯是吴兴宝第一个帮扶的“流动花朵”。2013年,小冯从兴化转入丹凤小学二年级,成绩特差,考试在班里经常倒数第一。吴老主动联系到孩子的母亲,当了解到小冯家庭困难后,他四处奔波,帮他们找到租金便宜的房子,帮孩子妈妈找工作,帮小冯转到靠家近的学校。此后,吴老对小冯有了"不是家人胜似家人"的牵挂:每天辅导她作业,节假日带她到家中聚餐,过六一儿童节时,早早为她准备好了新衣服、运动鞋。上学期,吴老得知小冯的午餐费还没缴,就到学校总务处垫付了……点点滴滴,温暖着孩子的心。小冯常说:“我一点也不孤单,因为‘吴爷爷’天天都在我身边”。
这些年来,吴老累计义务帮扶教育100多名留守流动儿童,前后当了60多名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让20多名问题孩子重回正道。他创建了凤山村留守儿童“爱心驿站”, 2015年入选“海安县首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十大品牌”之一;2016年他的“爱心驿站”被评为南通市优秀校外教育辅导站。
“吴兴宝,老有所为,不简单啊,我们村的辅导站没有他,办不到这么好!”村支部书记赵勇告诉记者,村里人都夸吴老是个 “活菩萨”、留守儿童的“守护神”。
宣讲达人
百场讲座抒真情
初春的早晨,蔚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吴老提着满满一袋资料,今天他要到海北小学去给学生们讲传统文化,这是他退休以后,一直坚持了5年的工作。他在辖区各中、小学校义务宣讲,老吴告诉我们:“当孩子们认真听讲,为他戴红领巾时,是他一生中最开心的日子。”许多家长反映孩子在听了吴老师讲课以后,回家能够体谅父母了,睡觉前会自觉帮父母捶捶背准备洗脸水、洗脚水。他们感到吴老师送传统文化进校园做得太好了。
五年多来,吴兴宝走进学校、机关、村居、企业和楼院,做了党的十八大精神解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雷锋精神、“三爱”主题教育、做文明海安人-我为创卫加1分、我心中的中国梦、两学一做、两聚一高等方面的专题报告和讲座100余场,受益青少年2万多人次。
“人退了,思想不能退,学习不能减。”这是吴兴宝一直坚持做的。为了备好课、讲好课,年事已高,两鬓斑白的他,很少有过周末和节假日,摆满书籍、简报、记录本的案头前总能看到在认真工作的他。为了讲课更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他事先查资料、搞调研,亲自撰写讲稿,做到一场一稿,一校一稿,形成了50多份不同版本的宣讲材料30多万字。大家都说他是“退休不下岗”的草根宣讲达人。”
吴兴宝常态化举办校外道德讲堂每月至少一次,已成为邻近党员干部和学生家长的必修课。去年12月,他为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组织开展了“一起行动,美化家园”为主题的生态文明建设宣讲,宣讲后大家感触颇深。老人陈霞说:“过去我对保护生态环境没多大的概念,这次听完吴老师的宣讲后,才明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以后我要带头爱护环境,保护我们的‘金山银山’。”在家长学校,他先后作了“知识改变命运,能力决定未来”、“看年龄教育孩子”、“如何培养学生能力”等讲座,与400多名家长交流探讨家庭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他每月还自编一期《学习小报》,至今已编印60多期5千多份,每期内容包括时事要闻、身边典型、活动集锦、学习体会等。简短的文字搭配直观的图片,使理论学习更加生动直观、通俗易懂。去年5月17日,省委外宣办副主任杨力群等参观了他的“道德讲堂”宣讲现场,给予高度评价。
草根记者
百篇文章传关爱
吴兴宝除了教师的身份之外,还是一名 “草根记者”。自退休以来,他牺牲休息时间,牺牲家务时间,牺牲爱好时间,,采取“四挤”的办法:挤出休息时间、挤出娱乐时间、挤出应酬时间、挤出访友时间,潜心搞好关工宣传,做到五个没有:没有哪天不动笔、没有哪夜11点前睡觉、没有哪周不加班、没有哪个节假日不工作、没有打过一次牌。早就答应家人去外地游玩,可因为工作太忙,一拖再拖。他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报道,让社会上更多的热心人士从了解、感动、支持到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业余时间,他随身携带“3+3”件宝贝:一个“3”:三副眼镜,看报时用放大镜,写稿时用老光镜,出门遮太阳用墨镜。另一个“3”:三个本子,一本是采访记录本,一本是采访联系电话本,一本是投稿地址本。2015年1月,他三次采访,写成两篇报道:《老师爷爷、善人校长、安全卫士》,《爱心奶奶陪孩子过缤纷寒假》。前一篇发表在《老年周报》头版头条,后一篇发表在《关心下一代周报》(关工在线)。通过宣传,既颂扬了“五老”形象,又营造了良好的关工氛围。去年,他自费购买了一台数码相机,随身携带,随时抓拍,及时、真实地记录基层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感人瞬间”,为区镇关工委提供珍贵的宣传材料。同时,自学了计算机写稿、打印“现代技术”,不断“磨快笔头”,“敲响键盘”,为基层关工事业撰写“又好又快又新”的关工新章。他经常在凌晨四、五点钟就趴在电脑前或钻进书堆里,收集资料;经常在半夜三更披衣挥笔,撰写文章。老伴唠叨,子女埋怨,你已60多岁了,不是16岁,难道不要命吗?他就是以16岁的心态对待关工事业。他常说,“是党培养了我,给了我知识和能力。雏鸦反哺,羔羊跪乳。我应当回报祖国,为社会献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能做一点事情,我感到十分幸福十分快乐。”几年来,他累计在国家、省、市、县20多家报刊发表关工文章500多篇,各类获奖近20篇。
人们通常用“勤勤恳恳、敬业、精业、创业”来称赞“老黄牛”精神。多年来,吴兴宝把这种精神注入关心下一代工作当中,做到退而不休,在编外工作岗位上,散尽余热写春秋,努力实践着“为人民服务”的誓言,赢得了广泛好评。他多次被评为海安县“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海安县“最美夕阳”、“最美普法人”,去年当选为海安县人大代表。
有人问起他,准备什么时间“退居三线”?他说:“小车不倒只管推,生命多长、爱就多长。”我愿忠诚一辈子、奉献一辈子。只要我腿脚还能走得动,脑子还能转得了,心胸还有一口气,就要不遗余力干下去。
这就是吴兴宝,一个闲不住的人,一个与时俱进的人,一个把自己的人生价值发挥到极致的人,一个永远受人尊敬的人。
第二届“心中的感动”征文活动联系表
征文题目
|
他是关工战线上的“老黄牛”
|
|||
反映的 优秀人 物概况 |
姓 名 |
吴兴宝 |
年 龄 |
66岁 |
退休前 单 位 |
海安高新区 海北小学 |
职 务 |
教导主任 |
|
从事关工 工作年限 |
5年半 |
联 系 电 话 |
13951384046 |
|
作 者 概 况 |
姓 名 |
吉和庆 |
所在单位及职务 |
海安高新区教育 关工委副主任 |
联系地址 |
海安县教育局 |
邮 编 |
226600 |
|
联系电话 (手 机) |
13073203879 |
邮 箱 |
hajyggw@126.com |
|
单 位 审 核 |
单位党政领导部门或关工委组织盖章
日期: 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