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海安县孙庄镇仁桥村9组、今年76岁的退休教师张英群,情系下一代如痴如迷,在当地传为佳话。
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会长、总后勤部原政委周克玉上将从“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寄给他的一期馆刊上,了解到张英群同志退休后创办“农家书屋”,多年来坚持“助农致富”和“痴心育人”的优秀事迹后,十分感动。于2008年6月的一天,欣然泼墨挥毫题写“张英群农家书屋”,并签名赠送《天方行草》、《野草浩歌》、《红叶》等三本著作。
步入书屋,好像置身于一座知识的宝库。马列著作、伟人名人传记、世界名著、中共党史、粟裕研究、苏中七战七捷文集、海峡广角、社会万象、关心下一代指南等40多种类型、4000多册散发着油墨清香的书籍,整齐有序地排列在6张书橱里,构筑成一道道亮丽的风景,让人如行山荫道上,万紫千红,目不暇接。
据知情人介绍,书架上的每一册图书的背后,几乎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
张英群虽有固定的退休金,但家庭经济并不富裕。他的老伴曾动过五次手术,目前生活还不能完全自理,每年的医疗费都得上万元。他自己的身体状况也不好,患有多种慢性病。尽管如此,他始终不忘一个人民教师“立德育人”的宗旨,总想为青少年做点好事、善事。于是,节衣缩食、勤俭持家,挤出上万元来买书、订报,购置书橱、置办桌椅,创办起农家书屋。为了给下一代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和不断改善育人条件,提高服务质量,张英群真是费尽了心思,吃尽了辛苦。每次去县城买书,来回一趟四五十里路,他没有坐过一次公共汽车,总是脚踏一辆早该报废了的破旧自行车,艰难地前行。在购书途中曾经三次遭遇车祸,两轻一重伤,先后花去医疗费4000多元。但张英群从不言“退”,不改初衷。用他的话说:为了下一代,再苦再累也心甘,“小车不倒只管推”。这出自肺腑的话语,让人心灵震撼。
张英群是个热心人,也是个有心人。他与县内外的许多作家、名人保持着通讯、电话联系。凡是他们的新作问世,他总要想方设法得到几册:或去书店购买,或向作者寄信,或登门求赠,以期给书屋增添新鲜血液,为广大青少年提供更多的鲜活的教材。
这些年来,给“张英群农家书屋”赠书、赠光盘并题词的有:原毛泽东身边的警卫队长陈长江和毛泽东的孙子毛新宇;原南通市委书记吴镕和朱剑;原海安县第一任县委书记戴盟;南通市党史办、如皋市党史办,海安县慧源书城,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一幅幅题词、一本本赠书,既是对张英群情系下一代优秀事迹的褒奖和激励,同时也寄托着社会各界对广大青少年的希望和期待。
“张英群农家书屋”在创办的过程中,得到了海安县委、县政府的关怀和重视,中共南通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原海安县委书记章树山、原海安县县长、现任海安县县委书记的单晓鸣,得知张英群农家书屋缺少设备时,立即批示有关部门,帮助解决了部分椅子、桌子、书橱等设备,支援农家书屋的建设和发展。
10多年来,张英群充分利用“书屋”这个载体,搭建起关爱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平台。每逢节假日、双休日,村里村外的中小学生纷纷来这里读书、看报,完成课外作业。张英群总是热情接待,端茶送水,解疑排难,让他们真正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不少学生临走时,还不忘借几本书回去阅读。归还时,交上一份像样的学习心得,作为对书屋的“回报”。
在“立德育人”思想指导下,张英群充分发挥“书屋”的资源优势和自己的亲情优势、专业优势,配合中心、重大节日,有重点地开展了抗日战争史、苏中七战七捷战斗史、“八荣八耻”、讴歌改革开放30年来伟大成就、“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学雷锋、做好事”等方面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加深了青少年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坚持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感情,争做时代最美青少年。在开展系列活动中,张英群还结合一年中每个月的节日、民俗的来历和风俗人情,编写相关的地方教材,对中小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例如,二月份的“年的来历及风俗”,重点教育青少年尊老爱幼、拥军优属;三月份,除进行“学雷锋、做好事”、“三八妇女节”的由来等教育外,还结合“植树节”,教育青少年参与植树造林,爱护树木;九月份,结合“教师节”,进行尊师、爱师的教育;结合12月份的“残人节”,进行尊重、关爱残疾人,为他们做好事的教育等,形成了鲜明的教育特色,很受青少年的欢迎。
利用收藏的毛主席像章、毛泽东诗词画,对青少年进行热爱伟人的教育,这是张英群“立德育人”的另一特色。截至目前,张英群收藏了120多枚毛主席像章。他按像章的大小和时代的先后,分放在两个镜框内。一镜框内83枚,另一镜框内41枚,寓意8341警卫部队。像章的品种多,有毛主席在九大上致开幕词的;有“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有“提高警惕,保卫祖国”的。像章的年代跨度大,有毛主席青少年时期的;有反映毛主席在和平建设时代以及接见工人、农民、学生的风采。这些像章的珍藏价值和艺术价值极高,曾有人愿出数万元购买,但被张英群婉言谢绝。另外,张英群还收藏有毛主席诗词,每首诗词上面都有毛主席的画像,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毛主席在各个时期的风貌。这些,连同书屋内悬挂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革命导师和一代伟人像,都成为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丰功伟绩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
“张英群农家书屋”,是盛开在海安革命老区的一朵鲜花,是一个老教育工作者用智慧和心血谱写成的一首颂歌。育人“痴迷”张英群无私奉献、关爱下一代的感人事迹赢得了人们的敬重。
(海安县教育局关工委 赵庭 周道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