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外国孩子眼中的《新华字典》
发布日期:
2014-04-09 17:35:17
小约翰是我们学校一个外语教师的孩子,学过一些简单的中文。有一天,小约翰很有兴致地说要自学中文,他一会儿翻《成语词典》学成语,一会儿翻《新华字典》掌握字义。突然,他冲着我大声喊:“陈老师,为什么‘猪’的解释是这样的?太不可思议了!”
我好奇地走过去看,只见字典上这样写着:“猪:哺乳动物,肉可食,鬃可制刷,皮可制革,粪是很好的肥料!”
他沉思了片刻,刷刷几下就查到了“牛”字,他似乎更加惊讶了,他用不可置信的口吻大声念了起来:“牛:哺乳动物,趾端有蹄,头上长一对角,是反刍类动物,力量很大,能耕田拉车,肉和奶可食,角、皮、骨可作器物!”
小约翰似乎对眼前的这本字典失望至极。我纳闷地说:“你觉得字典上的解释是错的?”
“当然,而且还是非常错误!”小约翰说,“人是大自然里的一员,大自然里的每一种动物和人类都是平等的,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要爱惜它们,帮助它们,保护它们,而不是去利用它们。你看字典中的解释,不是用来吃,就是用来做劳动工具,甚至要把它们杀死后做成产品,这完全不是朋友应该做的事情。我觉得那些注解会让学生从认字开始就觉得动物并不值得尊重,会觉得动物只是用来杀掉吃的食品或者是用来使唤的劳动工具,甚至是一种产品,这和‘保护动物’是完全背道而驰的!”
(陈亦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