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高新区教育关工委 杨兆成
一个仲春的清晨,我一个已经退休十多年的老者,积极响应如皋教育关工委的号召“与孩子同行”,跟高新区城南小学六年级的同学一起,乘着豪华大巴车、唱着《我们走在大路上》的歌谣,又一次出发在了前往如皋长江素质教育基地的路上……
(一)同行——情同手足
关工委工作,要体现在关心上,落脚在下一代身上。同行在大巴车上,老者始终以满腔热情关心同学们,适时提醒“不要将头、手伸出窗外”,叮咛他们“不要乱丢垃圾,保持车内整洁”,时刻注视着孩子们的安全。我爱孩子,孩子们也爱老者。上下车时,孩子们你争他抢,帮我拎行李箱,扶着我上下车,声声“爷爷”、“老师”注入心肺,霎时间,拉近了隔代人之间的距离。在素质教育基地的有限时日里,和同学们同吃一席饭,我帮孩子们挟菜、孩子们帮我舀汤;和孩子们同睡一寝室,睡前孩子们帮我打洗脚水,睡后我帮孩子们盖被子,真是亲如家人,情同手足。在此,我成了孩子们立德崇善、践行孝道的活标的,既享受过程又达到了关心下一代的目的。
(二)同学——学有长进
在“与孩子同行”活动中,再一次体会到了“同学”间的情愫。老者出身在解放前,上学在解放初,那时没有幼儿园,读小学、初中时老师不会普通话,导致我迄今对拼音字母也是一窍不通。在实践基地与孩子们同行的过程中,孩子们教我学习拼音字母,帮助我纠正翘舌音,练习普通话。老者是老三届高中毕业生,从初中到高中都是学的英语,对英文中的26个字母、48个音标还是比较娴熟的。为此,我帮助孩子们辅导英语,纠正读音,并将音标和普通话中的拼音字母加以区别,互相切磋、教学相长、气氛融洽。在活动课时,我讲故事给孩子们听,孩子们唱歌给我欣赏;在科技制作时,我们互相帮忙、协同努力,共同完成手工作品……
与孩子同行,淡化了平时的师生关系、老少关系、生熟关系,学习时是同座、活动时是同学、吃饭时同席、睡觉时是同室,不知不觉度过了一个星期的美好时光。
(三)同梦——梦园未来
“与孩子同行”活动,是我市教育关工委倡导的一项重要工作方式,“五老”是关工委“与孩子同行”的工作主体,未成年的孩子是工作的主要对象。作为在关工委工作了十多年的一名老同志,如何运用新知识,掌握新情况,通过“与孩子同行”活动,来实现关心下一代的目标,则是摆在我面前的一项新的课题。“同行”不单单在素质教育基地,而要铁下心来、沉下身去,见缝插针,寻找机会,奔波在孩子们中间。这次“与孩子同行”活动之后,我将在接下来的读书征文、主题教育活动、阳光少年网征文、家庭好故事演讲、家风家训征集、家长学校、校外教育辅导站、关爱留守(流动)儿童、“三好”标兵评选等系列活动中,把退休的老教师、老同志组织起来,利用特长,发挥余热。和孩子们同唱一个调、同布一盘棋,为孩子们成长、成熟、成才当好阶梯,在“与孩子同行”的路上,助推孩子们园好未来的中国梦。
2017年5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