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省教育系统关工委关于家长学校评优《通知》想到的
南通市教育局关工委 朱培元
最近,江苏省教育系统关工委下达了《关于评选示范家长学校、优秀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先进市、县(市、区)教育局的通知》。读了以后,自然联想到当前家长学校工作的实际情况。经过这些年的努力,目前各地中小学校、幼儿园都比较普遍地举办了家长学校;有的办得较好,受到了有关部门的表彰。但是从总体来看,应该说,同实际需要和上级要求,还有不小距离。关工委要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把家长学校办好,收到预期效果,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特别是要把大力提高家长学校的办学水平作为重点,狠下一番功夫,切实抓出实效。
一要常抓不懈,明确办好家长学校是教育关工委的一项重要常规工作。办好家长学校是帮助家长提升自身素质和教育子女的能力,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必要途径;是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促进形成三结合教育体系,做到“三教”同心、同向、同步、同力的重要举措,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促进社会和谐,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把这件事办好,这些年来,我省教育厅和教育系统关工委每年都将其列入工作要点,岁岁有实招。2008年,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下达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家长学校工作的意见》。2009年,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制订颁发了《江苏省教育系统家长学校考核标准》。2011年编印了家长学校教材《家长必读》。2011年,提出教育系统家长学校实现“行政部门主管、学校主办、关工委主抓”,并且在全省开展了教育系统优秀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先进市、县(市、区)教育局评比活动。2012年组织了家长学校优秀教案评选。2013年,通过三年试用,对省编家长学校教材进行修订、重印。今年又布置组织第二次优秀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先进市、县(市、区)教育局的评选,还增加了评选“示范家长学校”的内容。如此等等,释放了一个共同的信息,就是强调协助教育行政部门、基层学校办好家长学校,是全省各级教育关工委的一项重要常规工作,要常抓不懈,努力办出水平、办出实效来,主动适应深化教育改革、培养一代新人的需要。
因此我们认为,不应孤立地看待省里这次下达的家长学校评优《通知》,以为仅仅是按下达的指标,评选、推荐几个先进单位而已;甚至认为“评优指标有限,自己反正无缘”。因此不是学先进、迎头赶上,找差距、急起直追,却涛声依旧,无动于衷。一定要将这次评优活动同这些年来省教育厅和省教育关工委加强改进家长学校工作的一系列举措,联系起来思考,深刻认识到这既是一次表彰、一次激励,也是一种鞭策、一种促进。要紧紧把握住开展评优活动的旨向,通过自下而上的评选推荐,进一步明确协助教育行政办好家长学校是各级教育关工委义不容辞的责任,主动总结经验找差距,及时调整、完善办好家长学校的工作思路,尽责尽力,抓紧抓实,持之以恒,步步推进,而不是抓抓放放,甚至一曝十寒,流于形式。
二要瞄准目标,把着力点放在家长学校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上。大力提高家长学校办学水平,切入口选在哪里?目标定位于何处?早在2009年,我省教育厅在印发《江苏省教育系统家长学校考核标准》的通知中就明确指出,颁布、实施《考核标准》,是要“推动家长学校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切实提高家长学校办学水平”。最近关于评选优秀家长学校的《通知》又一次体现了这个精神,要通过评优,推动家长学校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提高办学水平和实际效果。如优秀家长学校要求是“各类中小学校、幼儿园举办的,以组织家长到校学习、使用省编教材教学为基本形式,经县级以上教育关工委对照《考核标准》考核,不计附加分在95分以上,在当地能发挥示范作用的家长学校”,对教育系统家长学校的办学主体和职能、培训内容和基本形式以及办学水平的衡量依据等,都作出了明确规定。至于家庭教育先进市、县(市、区)应具有的条件,重申了《考核标准》有关家长学校办学规范化、制度化要求的具体内容。如管理体制上,要求“教育行政部门把家庭教育和家长学校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切实采取措施加强领导”;“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基层学校建有老同志参加的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关工委能充分发挥配合补充作用和五老独特优势”;“家长学校覆盖率达到95%以上”等等。培训内容和基本形式,提出“均使用省编《家长必读》,家长学校教师均有,学生家长使用率不低于20%”;“有必要的办学条件,能正常开展教学活动,有条件的能建虚拟家长学校”。加强规范管理,重视教学质量,要求家长学校做到:“完善学员登记和考核制度;教学工作有目标、有计划、定时间、定地点、定师资、定内容;全年教学时间不少于8课时”。要“定时组织检查考核,进行相应表彰”。家长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要求“配好专兼职教师,落实教师待遇,加强师资培养”等等。因此,提高家长学校的办学水平,一定要统一思想认识,明确以认真贯彻执行《考核标准》为抓手,瞄准所规定的目标,在切实加强家长学校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上下功夫,使之能真正承担起培训家长,帮助提高家长自身素质和教育能力,进而提升家庭教育水平的职能,而不是降低要求,把它与“家长委员会”、“家长会”等混同起来。
从实际情况看,当前有些学校和同志的认识,还停留在几年前的水准上,认为家长学校无非就是每年大呼隆请专家、或者安排学校领导和教师,做一、两场报告;甚至就是由班主任在家长会上结合通报孩子学习情况,提几点意见和要求,显然带有“以会代训”的色彩,同省厅文件要求相距甚远。加之近几年各级教育关工委人员有了变化,好些同志是刚退休、新参加此项工作的,对前些年上级有关办好家长学校的文件精神还未能系统学习,对什么是“家长学校”、怎么办家长学校等,还缺少全面了解。因此,我们认为,要大力提高教育系统家长学校的办学水平,当前有必要对这些年来省教育厅、教育关工委的有关文件精神,认真组织一次再学习,深刻认识办好家长学校的重要意义,明确家长学校的性质、职能以及办好的目标要求,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当然,强调加强家长学校的标准化、制度化建设,并不是要用《考核标准》的有关规定,来束缚大家的思想、困住大家的手脚,简单地实现一刀切、一个样。主要是针对有些同志的认识和办学,还没有很好摆脱“以会代训”的影响,对家长学校应该办成什么样子还不甚清楚。为了让大家努力有方向,办学尽快走上正道,因此强调要认真实施省里文件勾画的“蓝图”,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办好家长学校规律的认识,不断丰富、完善现有的构想,把家长学校办得更好、更切合实际。
三要勇于创新,用科研实验的精神和方法探索办好家长学校。虽然我省教育厅有关文件对家长学校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提出了目标和要求,但是要贯彻落实好,使构想变成现实,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办学水平,还需要联系实际,把办学、培训的各个环节细化,通过深入研究,拿出具体的实施方案。如:家长学校实行“教育行政主管、学校主办、关工委主抓”,三者的职责各应该是哪些,如何协调运作?家长培训应采取怎样的组织形式;具有一定规模的学校如何以年级为基础,大小课堂结合,其他形式配合补充;规模较小,班级、学生较少,培训力量较弱的农村学校,又如何组织培训?如何从实际出发,合理地运用省编教材,安排好培训内容,力求计划性和针对性相统一,提高培训实效?培训如何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根据家长的情况,选用适宜的教学方式、方法,切合家长实际?家长学校应建立哪些必要而又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保障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如何根据家长学校的特点,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以保证家长培训的质量?等等。我国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试验就是用科学的方法去采新的生路”;教育上的第一流的贡献,“是继续不已的研究,苦心孤诣的实行产出来的”。各地区和学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以上这些问题有选择地开展实验和研究,逐步做到有所体验、有所发现、有所创新。这样逐个突破,使办学一步步提高,达到新的水平。
推进家长学校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是一项新的工作,是在前阶段工作基础上的一次跨越。这对一个地区而言,也可说是一项覆盖面较广的教育工程。要积极而有步骤地进行,不能简单地要求齐步走,一步到位、一蹶而就。各县(市、区)可以从本地实际出发,选定若干所不同类型的学校和几个乡镇进行试点。学校也可以先在部分年级现行一步,取得经验再以点带面、逐步推开。市、县(市、区)教育局及其关工委要加强部署和指导,深入基层学校开展调查研究,同一线同志一起总结经验,一起探究问题,切忌泛泛而谈,言不切义。要适时组织经验交流会、专题研讨会、实验成果现场会等,发挥科研的引领作用,积极推进家长学校工作走规范化、制度化的发展路子。